辛云霞|辣椒面糊

秋日黄河鄄城段
周末难得有空,开车去看黄河。
一年四季,春夏秋冬,无数次去看黄河。
大美无言,黄河风景,四时不同。
以往看黄河,走的是西路,看的是东明段的黄河。这次我们走的是北路,去看鄄城段的黄河。
平原林海,郁郁葱葱。路两旁是高大的白杨树,白杨树后面是连绵的秋庄稼,高的是玉米,矮的是大豆。
我们有时会离了大路,专在小村里穿行。看村街上的花草,看挂满果的石榴,看门楼下摇扇的老人,看坑塘边摇摇摆摆的鹅鸭。
从鄄城董口镇上了黄河堤。车停树荫下,步行至岸边。许是黄河转弯处吧,河面极开阔,土黄色的河水,静静流淌。
岸边密植防护林,高大的白杨树直冲云霄。地上已有薄薄一层落叶,踩上去沙沙作响。
用手机拍河,拍树,拍石头,拍岸边近水处废弃的铁皮船。
不闻滔滔声,不见浪滚滚,正午阳光下,这条大河静默着,如熟睡了一般。



沿堤北行,至鄄城旧城镇,在一家叫小盛汽修的门市上给车胎充气。气充好了,却不收钱,憨厚的小伙一叠声说:不值当的,不值当的。
看看表已是中午一点,问修车小伙:咱这旧城镇上有啥好吃?小伙说:离这不远有家辣椒面糊,是咱这里的特色店。
陈家辣椒面糊店面不大,吃饭的人却真不少,一楼七八张桌子都坐满了人。正不知往哪寻地方,靠里的一张桌上站起个人,说:这里这里,我们马上吃好走人。
辣椒面糊里满是童年记忆。小时候,家里每次蒸馒头,母亲都要馏一碗辣椒面糊。在刚出锅的馒头中间挖个洞,舀两勺辣椒面糊,揪了一块块馒头蘸着吃,香喷喷辣乎乎,称得上童年美食。
看邻桌上点了肚片和豆芽,我也跟着点了肚片和豆芽。又看别桌上人手一碗辣椒面糊,我也学样点了两碗。服务员说:不点高馍?一听说是高馍,立刻说要要要。
高馍端上来,竟然是一盘,有六七个之多。



鄄城旧城镇上的这家辣椒面糊有特点:浓稠,色重,鲜香。店里有招贴,大意是说:这辣椒面糊起源于1945年,鄄城供销社食堂一位姓陈的师傅研发创制的,用了肉末、花生碎、鲜葱、鲜姜、胡椒面等十几种食材和调料。因为味美,传承至今。
鄄城是千年古县,光是旧城镇就有多个古迹,像春秋时期诸侯会盟的葵丘堌堆,像三国时期曹植封王的陈王台,还有陶丘堌堆遗址、曹植读书台遗址等。鄄城曾是濮州治所,明代时因黄河之患,濮州治所迁至河南范县,鄄城故城遂称旧城,沿用至今。1947年6月,刘邓大军强渡黄河,旧城渡口就是大军渡河的主要渡口之一,如今建于1988年的旧城黄河浮桥成为一景。
说辣椒面糊创制时间始于1945年,那时应是冀鲁豫第八专署时期,看来根据地的军民伙食还不错。
肚片好吃,豆芽好吃,辣椒面糊也非常好吃,只是,辣椒面糊有点辣。
当吃完饭站起身要走的时候,我才发现,人家是掰着馍蘸着吃,我把辣椒面糊当稀饭喝,不辣才怪。
2021年9月11日

辛云霞
媒体人,中国散文学会会员
有散文集《女人笔记》出版

壹点号青未了菏泽创作基地
找记者、求报道、求帮助,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小程序壹点情报站,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!
